線上閱讀人數

who's online

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

客家人的由來?

客家人根在中原,後來,客家先民因為 中原戰亂而南遷,先後遷徙到了贛江、濘江、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。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,開山造田,落地生根。相對當地原居民,他們被稱為客家,後來也自稱客家。

客家人根在中原,後來,客家先民因為 中原戰亂而南遷,先後遷徙到了贛江、濘江、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。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,開山造田,落地生根。相對當地原居民,他們被稱為客家,後來也自稱客家。

客家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的移民運動緊密相連。在歷史上,客家先民及客家人,曾先後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。 南遷漢人渡江後,集中匯聚於贛、閩、粵三省邊境山區,隨著人口的增多,逐漸占了優勢,並形成自己的大本營,客家民系始得在此形成。 uk+P?/ym

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遷播的同時,又基於國內政治,經濟和家庭等原因,從南宋末年以來的700餘年間,各地客家人先後分別由廈門、汕頭、廣州、海口、虎門、 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家沖等港口乘船,冒險到達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和南、北美洲。 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及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 正所謂“凡海水所到之處,就有華僑,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”。 !`9J#x4\B0Qe^
  
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,因內外客家人總數已達6560多萬︰分布在國內大陸17個省、180多個縣市的約有5512萬人;分布在港澳台地區的有595萬人;散居在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有454萬人。因此客家人被譽為“日不落”民系。


F+]6H-H

臺灣的客家分布:
四縣腔
桃園縣:中壢、龍潭、平鎮、楊梅。
新竹縣:關西(部份)。
苖栗縣:苗栗市、公館、頭份、大湖、銅鑼、三義、西湖、南庄、頭屋、卓蘭(大部份)。0{3Xc*LP#U6G#j
屏東縣:竹田、萬巒、內埔、長治、麟洛、新埤、佳冬、高樹。
高雄縣:美濃、杉林、六龜。
forum.mymaji.comA2_
~!T'KSI$d

臺東縣:池上、關山、鹿野、成功、太麻、碑南。


.mymaji.comCF+}$t~,r mg(w

海陸腔
桃園縣:觀音、新屋、楊梅。
新竹縣:新豐、新埔、湖口、芎林、橫山、關西(部份)、北埔、寶山、娥眉、竹東。~-it/u!T7y z%o?
花蓮縣:吉安、壽豐、光復、玉里、瑞穗、鳳林、復金。
8M
QYD!O
cN#ssf
G

大埔腔
苗栗縣:卓蘭(中街、內灣、水尾)%_TB9ex[*w)dzq.yV
臺中縣:東勢、石岡、新社、和平。


c(cxu{

紹安腔My Maji麻吉網 - 麻吉論壇cJ'\0Q/^l)|
雲林縣:崙背、二崙、西螺。OCN-U)g

饒平腔r+v%u-HgVv
苗栗縣:卓蘭(老庄)。My Maji麻吉網 - 麻吉論壇8Ev6E-I$`0_k;Z

其他還有永定腔、豐順腔等散居各地。

客家話的語音特點5v$Xg;mO H*f,rN@E(N
   由客家人的來源中我們知道客家人多半是在唐朝、宋朝時由中原遷來的,所以使用的語言也接近唐、宋時所使用的語言。接下來的中國受到元朝、清朝等外族統 治,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大量地影響了中國北方的漢語系統,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官話。我們的國語就是官話體系中的一種–北方官話。官話中遺失了許多古漢語的特 點,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入聲字的消失及捲舌音的大量出現。入聲字的消失讓許多古詩詞中激昂、快速的節奏感完全失去,也使平仄脫離了實用的範圍而變成非查書不 可的情況。forum.mymaji.com.P[ v*ra2Ed
  客家話產生在這樣的轉捩點上,可說是最接近現代漢語卻又保存有古代漢語特色的中國方言了。所以用客語唸唐詩、宋詞特別有韻味,而以之為基礎來學官話也較其他方言容易。2`b8|]_yt3F&xHk

客家文化

客家山歌 *
客家山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,與鮮明的地方色彩,在體裁上,分為傳統山歌、道情、敘事與新的山歌,由於客家人所居住的地方寬廣,加上受到各地語言、文化所影響,所以,客家山歌的曲調、節奏、結構和演唱風格也有些許差異。 My Maji麻吉網 - 麻吉論壇}3Fu0Rr1K/O)]
  客家山歌透過優美的旋律來表達演唱者的情緒,同時也透過生動而貼近生活的語言來表現內容,而山歌中所選用的節拍,十分多樣化,但用得最多的2/4和4/4拍子。

客家山歌在臺灣流傳三百年,雖幾經演變,但鄉音未曾更改。臺灣的客家山歌歌詞,一般為七字一句、四字一句。從歌的種類來看,大致分為過山調、山歌仔、平板調三種。 !`kR+Ljj4Ym0h
  
1.過山調:屬於歷史較長遠的歌曲(俗稱老山歌),旋律起伏較大,高亢遼闊,古時候都為扛擔走路,或上山勞動、翻山越嶺時所唱的山歌。

2.山歌仔:由過山調演變而來,大部分為即興創作,平穩而動聽,一般為採茶時所唱,一人唱而多人附和,生動而活潑。
My Maji麻吉網 - 麻吉論壇L[}o(w7E

3.平板調:由過山調與山歌仔演化而來,曲調輕快而流暢,也廣為年輕一代所接受。
S(wX


dx[Cc.V

最近,一種更輕快的小調,也逐漸在客家山歌中佔有一席之地,由於隨性所唱,經常可以舒吐心中鬱悴,也成為現代客家人的文化資源。forum.mymaji.com$nu]}1b9WA W

*客家美食 *
客 家族群由於長期在遷徙中漂泊,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性,對於吃雖不十分講究,但是,卻十分具有特色。客家族群分佈大多聚集於丘陵地,語言以海陸與四縣為主, 而在客家菜上也有些許差別。如北部餐廳出現的客家菜,經常以「金桔醬」為主要的沾料,沾拭著各式肉類,風味絕佳。南部餐廳則以九層塔加醬油沾拭各種肉類, 香味四溢,別有一番滋味。從北至南,客家餐廳一家一家矗立於街巷中,因風俗習性的不同,所以,口味也有所不同。

一 般而言,客家菜最大的特色,是烹調技巧:燜、炒、燉,和醬料的使用恰到好處。豬的內臟也是客家人拿手的好菜之一。如豬的大腸,經過客家人手藝,配上剁得細 而短的嫩薑絲,與分量剛剛好的醋、調味料,就成為楊梅鎮客家庄的名菜,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,過境楊梅用餐時,一定少不了點一道正宗風味的客家菜--炒豬 腸。

吃遍山珍海味之餘,是否很久沒有嚐一嘗客家菜了?路過客家庄,路過楊梅時別忘了嚐一嚐客家菜你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!

*客家族群的信仰 *
千 百年來,宗教信仰是中國人的心靈生活依據。客家人也不例外,逢年過節,或紀念日祈福還願,都會到廟宇、佛堂燒香拜佛,以求順利平安。在眾多神祇仙佛中,客 家族群祭拜的有義民爺、三山國王、三官大帝、媽祖、伯公。另外,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關聖帝君、神農大帝、王母娘....在這麼多神祇中, 以義民爺、三山國王為客家信仰之代表。在臺灣只要有客家人開墾的地方,就會有三山國王廟,三山國王是從廣東省揭陽縣傳來的,在臺灣客家鄉鎮,至少會有一座 三山國王廟。 ,a#p)Tw9|0Y V$v

另外,從桃竹苗地區跟鄉鎮與跟縣市的十五大庄慶讚中元的祭典中,可以溫馨而親切地感受到客家族群對義民爺的尊崇與信仰。義民爺廟自清朝道光十五年(西元一 八三五年)舉辦公祭,至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。義民廟總廟,懸掛有清朝乾隆皇帝御筆「褒忠」敕旨,而總廟座落於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四十三號,義民爺在客家人 心目中的地位,神聖而崇高。
客家人的婚喪禮俗 *

客家人的婚喪禮俗,都遵照傳統家禮或習俗而進行,雖然有許多觀念不再那麼保守的人,開始為這些繁雜事項進行改革,動作卻不敢太大,因為兩件被視為人生重要的事,在上了年紀的人之心目中,絕對不容許有任何草率的行為發生。
!W:s9Zi-ra'U

如婚禮中的講起、偷看、合婚、過定、圓聘、迎娶、謝媒、回門....都有一定的步驟,不能輕易跳過迴避。以「過定」來說,男方要準備的東西不少,除了依女 方要求的聘金之外,還要有金器(如金戒指、耳環、金項鍊、金手鐲)、備辦壽金、禮炮、糖果、米糕、冬瓜、茶燭之蔬盒,依女方要求的禮餅,與六個紅儀。

在客家族群喪禮中,從遮神位、關貓、乞水、壽衣、套衫、倒食、報白、至棺、小殮、停柩、哭喪、辦盛、帶孝、孝服、做齋、大殮、出殯、安靈、器路頭、做七、開青....都有一定的規矩和儀式,決不容許有差錯,否則對後人不利。

隨著環境的變遷,也隨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昇,與西洋文化的侵襲,許多習俗已不再被過度堅持,如公證結婚、火葬....隨著習俗的改變,許多年輕客家族群,也不再抱著農民曆行事,而且有更多的人至今仍然看不懂農民曆,無疑是文化轉變過程中一件憾事。3Ng8n({9s Bch!T*L4L

客家傳統服飾
nn-`3BS3|

中國的服裝形制大多在漢朝就確立了,雖然日後有多次分合和外族入侵,增加更多 變化,大抵上仍是上身為衫、袍,下身為褲或連身的長袍。客家人也一樣,雖經多次戰 亂遷徙,服裝還是很古典,樸素是最大的特色,這是受到性格保守和節儉的緣故。 6X0WSzW&{3`7u
孔子曾經說過︰「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。」由於這句話,「左衽」成為中國服飾上的大忌,因而大部分衣服是開右衽的,所謂右衽就是衣鈕不在正中間,而由領 中向 右延伸,到右脅再向下扣。這樣形式客家人更尊稱為「大襟」;穿上大襟衫一方面表示 尊重傳統禮法,一方面對保守的客家婦女而言,大襟衫比較不會凸顯胸部,亦不容易在 工作時暴露出來,還有一個說法,就是右手扣鈕比較方便;不管如何,客家婦女以穿大 襟衫為榮。到了清朝,雖然沒有特別要求婦女改著清裝,但多數婦女浸染已久,也開始 穿著旗人的袍子,也就是旗袍;即便如此,客家婦女仍然堅持她們從明代(或更早)承 襲下來的大襟衫,由此可以看出客家人含蓄而強烈的自尊心和保守的態度。

客家婦女必須要勞動,所以沒有纏足的習慣,都是維持天足;況且客家人大部分居 住在山區和丘陵地,三寸金蓮是寸步難行的;雖然客家人沒有精緻的三寸繡花鞋,但是 在一天勞動後,洗完澡她們也穿「拖鞋式的繡花鞋」,既美觀,又輕便。勞動的確深深 影響著客家婦女的穿著,如採茶姑娘所戴的竹笠,還用藍布包起來,稱作「涼帽」,涼 帽可以避免強烈陽光的曝曬,又達到通風的效果。為了下田,女人穿和男人相同的褲子 ,都是褲管很寬鬆的長褲,因為褲頭往往會被上衣遮去,所以褲頭常用較粗的,而且 會比腰寬很多,穿的時候要先摺到適合的腰身,再用腰帶綁好,這種褲子的包容性很大 ,男女適用,懷孕也不用換。在操家務的時候,女子要加上一層上尖下闊的「圍身裙」 ,和現代廚房中的圍裙功能相同。從客家婦女的工作服中我們可以發現,婦女在家族中 絕對不是花瓶,而是重要的生產力,她們節儉,樸素而重實用,在內操家務,出外也要 像男人一樣下田,磨鍊出她們堅毅不慕虛榮的美德。

由於清朝的禁令以及客家男人和閩南人共同做事的影響,男性的客家服飾並沒有特 別特殊之處。但是有個有趣的地方,就是客家人把當時的長袍馬褂改製成「節衣」,顧 名思義就是節儉的衣服,原來就是把馬褂會遮去的部分用較粗的質料代替,可以節省綢 緞的布費;後來馬褂乾脆不穿了,露出中間大片質料不同的部分,這種穿著就是節衣, 節衣後來還在客家庄流行一陣子呢﹗

緄邊(滾邊)在中國服飾上是重要的一環,在台灣,對閩南人和客家人也一樣重要 ,但也有很多不同︰在領口的緄邊,閩南人喜歡做得很華麗誇張,所以還出現為了表現 緄邊的高領,但對客家人來說,平領及無領比較適合勞動,而且也比較便宜,緄邊自然 就收斂多了;在袖口一樣,閩南人重袖紋帶來的氣勢和富貴的感覺,客家人的袖口除了 樸素外還可以反摺當實用的口袋,有的客家緄邊還是用碎布一片片拼起來的,就知道他 們節儉到什麼程度。但不管是閩南緄邊或客家緄邊,都是以黑色為主,他們認為黑色是 正色,而且也用黑色來壓抑其他麗的顏色;還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這些紋飾都含有祈福 避禍的性質,這也是因為生活條件不佳的緣故,台灣初墾時,「沿海多風,近山多瘴」 ,再加上和原住民的衝突,怪不得他們用那麼多吉祥的紋飾來趨吉避凶了。

客家人並沒有什麼特別形制的盛裝,只要是質料好的如絲綢一類就可以算是隆重的 衣服了,這也是因為台灣不產絲,綢緞都是由大陸進口的,所以比較貴,通常閩南人比 較富裕,較用得起,客家人簡樸,也不常盛裝,自然少用絲綢。甚至把棉布染成藍色的 衣料稱作「藍百永」,象徵著永永久久,百穿不厭。裁縫的部分,客家服飾多由左右兩 大片拼成的,這種寬大的衣服和民初有腰身的洋裝截然不同,顯示萬事萬物一以貫之, 不做細節分明的裁剪縫綴,反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。   從服飾上就可以窺探一個民族的民族性,就像我們看客家人的服裝也能了解客家人 的節儉、樸素和勤勞、固執的性情,因為服飾已經不再只是保暖的工具,而愈來愈能表 達人心風俗。也可以說,文化是生活堆砌而成的,而服飾就代表著生活。 客家庄的傳統建築

按一般的說法,所謂的「客家」,乃指東晉時「衣冠南渡」以來,陸續流徙到福建龍巖、漳州及廣東梅州、潮汕一帶的 。

台灣地區的客家人,掃墓的日期由正月十六日起,一直延續到清明節。其中又以正月十六日掃墓的人為最多。這是因為早期的客家移民來台較晚,較富庶的地點都已有人居住,貧瘠的丘陵地又欠缺發展,所以客家的子弟大多要出外謀生。舊時的交通不發達,往來不便。所以趁年假返鄉之時,順便祭掃,掃完墓,就各自回到工作 崗位去 為生活奮鬥了。

客家人稱新墳的第一次掃墓為 「 開 青 」 。 通 常 是 在 正 月 裡 挑 個 好 日 子 。 開 青 的 祭 品 包 括 艾 粄 、 紅 粄 、 發 粄 、 牲 儀 、 金 香 燭 炮 等 。 在 安 葬 後 的 第 一 年 過 年 及 五 月 節 時 , 也 要 提 前 一 、 二 天 上 墳 祭 拜 , 稱 為 「 分 年 節 」 。 過 年 時 用 的 祭 品 是 芹 、 蒜 各 一 束 , 五 月 節 時 用 的 是 空 心 菜 、 韭 菜 各 一 束 。 近 年 來 , 由 於 生 活 型 態 的 改 變 , 過 年 時 的 「 分 年 節 」 , 已 有 和 正 月 掃 墓 合 併 的 驅 勢 。 客家婦女做月子的藥草浴 --- 大風草

在客家及原住民社區,皆有使用大風草作為沐浴藥草的習慣,通常栽種在田野駁坎間,實為絕佳天然藥浴聖品。 產婦坐月的標準裝扮一般人都知道婦女坐月子有許多禁忌,包括不能洗頭洗澡、全身都要包得密不通風等等,聽老一輩的人說,因為生產後,全身筋骨鬆散,需要一 段時間恢復,所以這段時間千萬不能吹到一丁點兒的風,否則將來會有筋骨酸痛之虞。於是,從臺大醫院返回台中婆家的路上,也是戰戰兢兢,深怕受到一點風寒。 長袖、長褲、襪子、手套、帽子、口罩,再加上一件大外套,只露出兩個眼睛。穿戴這麼多,跟路上還是穿著短袖的人比起來的確很怪異,但是在媽媽的反覆叮嚀之 下,即使裡頭已經汗流浹背了,仍然不敢吭一聲,怕的就是萬一將來哪裡酸痛就怪不了別人了。

認識民族植物
這幾種民間的藥草都很有意思,也都有它的功用,像是香茅的香氣很濃,香茅油有防蚊蟲叮咬的好處;抹草的用途也不少,除了可以止癢、促進血液循環外,最常見 的是用來避邪,用抹草水洗身洗面,據說可以洗去不好的「氣」;而什麼是「大風草」呢?根據林業試驗所的資料提到:「大風草又叫艾香納,屬於菊科,雙子葉植 物。」並具有袪風除濕、發汗袪痰、消除疲勞及恢復體力等作用。 ◆ 禮俗 ◆ 客家人的一年  過完新年後,真正的一年開始了。年中逢本庄的主神千秋日,客家也和福佬一樣,熱烈慶賀。但是對於攸關全社區命運的神聖節奏更加重視。

比較起來,臺灣的泉州後裔非常重視天公玉皇大帝,而包含福客兩族群的漳州移民則還加上對於天、地、水「三官」的崇敬,客家這點與漳裔相同,所以正月十五的 上元天官誕辰,慣例是「起福」或「祈福」的日子。南北客家所謂的「福」,東勢客稱「太平福」,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社區全體的福祉命運。所以在年初要向天地 諸神祈福,庇佑全年風調雨順。而東勢與六堆還保有「打新丁粄」的風俗,介紹家中的新生命給社區全員認識。

七月是中元,第一季作物已收穫,二季作物已下種,正是年中檢討的時刻,所以向地官祈求赦罪,也由街庄大廟的主神出面舉辦普渡,向同樣跨過黑水溝來此,卻無子嗣奉祀的先民普施博濟。

時序漸入冬,年度內重要的作物都已收穫。十月十五是下元日,慣例在這天「完福」或「圓福」,答謝農業生產的豐收,若不如人意,也希望來年更加順遂,這是向 水官祈求解厄。由於臺灣的生長季較長,所以常見延至十一月才圓福作「平安戲」或「收冬戲」。三元日的節俗,則來自客家對農業生產與社區全體關係的重視。所 以奉祀三界爺(三官大帝)的三元宮,成為不分來源、普遍客家地區最常見的廟宇神祇。 客家人過年  客家和所有的漢人一樣,共享一年中的新年、元宵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陽、冬至等歲時節慶。但是若干細節與幾個特有的節日,卻與其他族群有所差 異。我們不妨以整個過年的習俗來觀察。

客家稱臘月廿四為「入年假」,當日福佬人送所有的神明歸返天庭,但是客屬僅送灶君上天述職。「年三十」-除夕與正月初一是年度週期的銜接點,客家在這兩天 內依序敬天、祭祖、拜神。所以除夕的子時過後,客家地區鞭炮聲大作,向至高無上的天公的獻敬。天亮後則往祠堂公廳祭拜祖先。年初一則走訪各廟宇答謝神恩。

元宵節吃完湯圓、提過燈籠後,客家地區就紛紛開始「掛紙」,這是客語所稱的「掃墓」。中國歷史中江南地區有「補天穿」的風俗,至今恐怕僅見於客家。正月二 十是為「天穿日」,因為「天穿地漏」所以不用工作,作了也是白作。延續天穿日休閒的傳統,所以在新竹竹東有山歌大賽,全臺各地善歌者畢集較量。這天也才是 新年的結束。

沒有留言:

保護我們的地球!

保護我們的地球!
http://deray.org

維基百科年度盛會!

維基百科年度盛會!
2007年8月3-5日在劍潭青年中心舉行